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培训试卷考试时间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4分,共36分) 
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为:(A) 
A 法定代表人B 主管院长C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D 临床科主任 
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 
A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适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 
B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不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 
D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3、院发现多少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B) 
A 3例B 5例C 10例D 15例 
4、医院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情形时,应当于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C)A 2小时B 6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 
5、关于医院感染,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C) 
A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D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6、及以上地方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B) 
A 乡镇B 县级C 市级D 省级 
7、负责全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D) 
A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B 市级卫生行政部门C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D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8、负责组织对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D) 
A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9、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不包括(D) 
A 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 感染初步诊断C 累计感染人数D 感染者家庭住址 
10医疗废物在暂存间的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 D ) 
A、10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 48小时;E、72小时。 
13、医院感染暴发指的是(A) 
A、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B、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4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C、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D、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4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14、下列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C) 
A、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B、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5、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最好在几小时内实施( D ) 
A..24h B.12h C.8h D.4h E.2h 
16、三种隔离标示中,正确的是( A ) 
A.蓝色表示接触隔离、黄色标示空气隔离、粉红色标示飞沫隔离; 
色表示接触隔离、黄色标示飞沫隔离、粉红色标示空气隔离 
C. 蓝色表示空气隔离、黄色标示接触隔离、粉红色标示飞沫隔离; 
17、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采用下列哪种方式洗手? ( A ) 
A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B 流动水洗手C 外科手消毒 
18、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百分之多少的医院感染? ( D ) 
A10%以下 B10-15% C15-20% D20-30% 
19、普通紫外线灯管在距灯管多少米处测定消毒效果或强度( C) 
A、1.5mB、2mC、1mD、0.5m 
 
20、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是:( D ) 
A、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强调双向防护 
C、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D、以上都是 
21、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C ) 
A. 标准预防+空气隔离;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D. 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22、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 A )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 
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紧急情况下可越级直接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3、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4、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感染属于医院感染。(V) 
5、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 ( V ) 
6、医院使用的锐器(针头、穿刺针)用后应放入防渗漏、难刺的容器内,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V) 
7、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同时在24小时内完成初次报 |